猫爪影像

教育培训

同建快乐学习之——职业化理想(3)

发布于:2018/5/14 10:42:09来源:作者:ahccg点击:

 薪水高、职位高并不等于职业理想

很多求职者被问到“职业理想”的时候,给出的答案是:月薪过万,或者是拿到更多的薪水,抑或是待遇要好,职位要高,也就是俗话说的升官发财。   

8.jpg



事实上,薪水高、职位高并不等于职业理想。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钱,得到过多高的职位,而在于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有很多事例能直接告诉我们,那些真正追求理想的人,在多年以后会比那些只追求金钱、职位的人发展得更好。所以,希望所有的职场人士都记住一句话:事业比金钱、职位重要,机会比安稳重要,未来比今天重要。

    中国房地产的风云人物,享有“地产思想家”美誉的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曾说:"我研究过很多赚了钱的人,后来发现赚钱最多的人实际上是追求理想、顺便赚钱的人。但他们顺便赚的钱比那些追求金钱、顺便谈谈理想的人赚得要多。"

1.jpg


  我们以中国青年导师、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的个人经历一来看,树立理想时更应注重自己的兴趣、成就感。当初李开复从微软离开就是因为发现自己只是那个机器中的一个零件,工作激情逐渐消退。于是,他想自己该接受另一个挑战了。在Google这个富有创意的团队里,他看到了自我的价值、年轻的力量,这更符合他的职业理想。

  一蹴而就、没有经过挫折洗礼的职业理想,往往也面临着瞬间坍塌的危险。在此,我们来分享一下李开复遭遇过的三次比较大的挫折,以及他的心得体会。

  第一次是在1984年,那时候李开复读研二。他得到一个暑期工作的机会,为宾夕法尼亚州高中的60位高材生教授计算机。李开复设计了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课程。短短的六个星期里,学生们要学会编程、人工智能,完成大三80%的课程。李开复很用心地编写讲义、授课,指导他们上机。学期结束后,他们都学会了,然而李开复却被评为最不受欢迎的老师,因为李开复不会与学生沟通。用心努力却换来这样的结果,当时李开复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后来他遍访高人,学会演讲、沟通的技巧。演讲后来成为了李开复的一项特长。

    第二次在1998年,当时李开复在一家公司与同伴研发一项叫做“三维浏览器”的新技术,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市场前景以及用户需要,最终彻底失败了。李开复苦心经营的部门被卖掉,团队中有100多名成员因为他的错误而失业。为此,他十分自责。但这个挫折让李开复知道做好一个产物必须考虑用户的需要。

    最后一次是在2004年,当时李开复计划在中国创办一所世界一流的民办大学。李开复花了很多时间读书、学习,但后来由于资金问题而不得不放弃。但李开复从中学习了很多理念,结交了不少朋友,而且在此过程中完成了他的《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李开复由此更加明晰了理想:虽然我不能够改变教育,但我可以通过写作、演讲和网站继续帮助学生。

    举这些例子只是希望大家明白:从挫折中总结经验,能够让职业理想更清晰,并且更容易被实现。

7.jpg


这个时代,上学读书这种行为的终极目的也许就是工作。把自己置身于书本里近20年,为的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然而,很多抱着高学历游荡在人才市场上的高材生却不断抱怨——为什么我们总也找不到好工作?

  首先,很多人都对“好工作”有误解。

  林晨谈到自己找工作的经历,用的是“不堪回首”四个字:2006年我硕士毕业。原以为找工作不会太难,我是奔着月薪过8000元和户口留在北京的双重指标去的。谁料,晃悠了三个月,最终却只找到一份到一家民营公司当业务员的工作,收入很不稳定。凑合着干了两个月,我就辞职回家复习准备考研了。当时的想法是,博士毕业后薪水肯定能高些,而且可以留高校,这样的工作也比较稳定。

“2007年顺利考上博士,但是怎么也没想到,等到2009年毕业时,碰上的是博士生就业高荒年。各大学留校指标少不说,被经济危机这么一闹,博士生的薪水也直线下降。在跟二十多个名牌大学的博士‘拼命厮杀’后,我终于进了一家国企,但是得从最底层做起。同学聚会时,我发现6年前本科毕业的同学月薪都比我高。”

类似的抱怨还有很多,人们发现,似乎越是高学历的人越是难以找到好工作。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首先有一个问题:什么叫好工作?按照林晨的标准,显然民营公司的业务员算不得好工作。如果我们做个调查,也许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文案、营销、服务类工作,大学生都不屑于去做,在他们看来这些都不是好工作。

为什么这些工作就不好?因为它的门槛低,人人都能做,于是高学历的人就觉得它不好。

回头再看看一些人眼里的好工作:高薪,稳定,不用吃太多的苦,工作环境舒服、体面。这就是对好工作的定义,当然某种程度上这也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取向。随便翻看几本杂志,打开几个网页,你看里面推崇的人是怎样的?都是滨罢精英、股市牛人,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年纪轻、身价高。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好工作的“好”不光体现在薪水上,还关乎这份工作是否体面。

大家都喜欢滨罢精英,如果有人说自己是农民公司家,靠卖袜子起家的,即使同样是身家上亿,在人们眼中“袜子大王”也不如搞软件开发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潜意识中早就把行业分成了叁六九等。我们想要的好工作,其实是让自己看起来有面子的工作,而不考虑它是否适合自己。

现在有很多人觉得大学毕业了,自己肯定能做比较高端的工作,于是不屑做那些基础性的工作。

这就涉及自我能力的评估。好工作不是让你发挥到别人的水平,而是发挥出你自己的潜能。这里面要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9.jpg


&苍产蝉辫;比如说,有一些性格相对比较外向,有热情,有活力,总是愿意研究新鲜事物的人,他们比较有弹性,能忍受不确定感。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性格特征。而与之相对的,有的人做事按部就班、有条理,但是有点墨守成规。这种性格做很多事情也挺好,比如一些规则性强的工作,但是它也有很大的缺陷,就是创造性不够,缺乏灵活度。实际上,现在的中国正处于巨变时期,每天都会涌现许多新鲜事物,墨守成规的人就比较痛苦,而灵活多变的人会觉得如鱼得水。对于后者来说,他们觉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机会就会更多。

其实这没什么不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好。但是问题出在哪儿了呢?很多人看见别人的工作好,就非要做人家的工作不可。尤其是现在社会推崇的可能都是些灵活度比较高的工作,另一种性格的人就会要求改变自己,但是做不到,于是就痛苦。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要超越自我,超越环境,改变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对于超越可能每个人的理解也会不同,事实上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就是超越。

所以,每个人在找工作的时候要想到这个问题,就是你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干什么工作能发挥你的特长,而不是别人说这个工作好,社会推崇这个工作,你就非要去做不可。

6.jpg



阅读思考:

1.如果你对薪水、职位感到不满意,你会改变你的职业理想吗?

2.是不是薪水高了、职位高了就算实现了你的职业理想?



------分隔线----------------------------
------分隔线----------------------------
在线咨询
业务咨询